時間:2010/07/06(二)15 : 20
地點:新光影城二廳
出席:關本良(導演)
紀錄:覺得賓哥鬍子好有個性的芳小編
攝影:李佩芹
Q1:您本身也是一位優秀的攝影師,請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李屏賓這位攝影師,又怎麼會想以這位攝影師作為紀錄片主角呢?
A1:我在跟香港一些導演聊天的時候,都會提到台灣的一位攝影師,很喜歡跟年輕攝影師或技術人員分享他的經驗與技術。有次賓哥在香港拍片,我大膽地約他出來飲茶聊天,聊天過程發覺他是一位非常有感情的人,就像片中一樣,對任何事物都感到非常具有感情。就覺得紀錄片或劇情片最重要的元素,不是它後面的哲理,而是他的感情能夠透過影像跟聲音傳遞,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Q2:這部片從前製到後製花了多少時間?拍攝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?
A2:總共花了大概三年多吧。至於印象深刻的事情太多了,因為時間那麼長又發生了那麼多事。每個階段都會覺得很深刻,現在回想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個夢想,想要做一件事情,然後去做,沒有錢也跟另外一位導演去做,這件事慢慢就會有很多人加入與幫助,然後就慢慢地完成。
Q3:本片一直在說賓哥對光影的態度,或是對人生的哲理,然後他非常注重他的家人,想請問導演用心抓住賓哥跟母親的互動,但為什麼沒有特別再著墨他與妻兒的互動呢?
A3:對我來說,一個人一直在經歷不同的階段,好像他在坐火車一樣,窗外景物一直流過,他一直往前。對主題來說,想呈現一個人不斷往前,然後一種孤獨感,必須要有另外一個鏡子來反射,而他的鏡子就是他的家。自從第一次談過之後,他說他的母親對他生命影響最大,所以想說放兩個東西互相對照,而如果放太多他們家裡的事,我覺得整個結構就會散掉,焦點就會模糊掉。
Q4:想知道後面李屏賓得知自己得獎之時,電話還沒有確認的那些疑慮,那這段為什麼由另外一位導演口述,而不是他直接說出他的感受,還是有其他的考量呢?
A4:其實賓哥當初在拿獎的時候,並沒有在台上念出來。我覺得如果要請賓哥重新再念一次,其實就有點做作,讓別人念會比較舒服。如果我繼續念下去,怕會被觀眾誤會這是否為賓哥。雖然中間有從我的聲音轉到另外一個導演的聲音會有點不順,但我覺得那種感情,不用一個男的配音員來做會更好。雖然有一點距離,但是感情還是在。有人跟我說,很多時候這部片沒有那麼煽情的,有點遠距離,就覺得是這部片的特色,不會覺得這感情太過戲劇性。
Q5:這麼多年以來,李屏賓先生習慣站在旁觀者的攝影師角色,可是這回他站在鏡頭前面成為主角。想請問他是在鏡頭前面如此自然地述說自己,還是有經過討論?
A5:我自己也在做攝影,賓哥在許多客觀的限制當中,還要拍出一個獨特的鏡頭,他壓力其實非常大,我也不敢跟他提議該怎麼拍。凡事就是多改變自己,多等,多拍,去裡面選可以的出來用。賓哥其實是一位很低調的人,不習慣在鏡頭前面,但拍完這部片好像有好一點,所以我們沒有跟他說要怎麼做,我想這都基於他對我們的信任,這個信任會讓他願意把他真誠的一面表現出來。
Q6:關於最後一個鏡頭,李屏賓與他媽媽互動很好,然後光線也是整個曝光,您不想修改直接做的結尾,好像還有做抽格動作,想請問您最後一個鏡頭還有什麼想法?
A6:我沒有做抽格的動作,只有把快門速度調慢,因為進入那場景之前是一個非常暗的地方,要曝光才能拍攝到,所以出去的時候就會變得過曝,所以抽格的現象特別明顯,也因為快門的速度,很多事都是自然形成的。
Q7:片中有許多李屏賓拍攝的片段,不知您對哪一部電影印象最深刻與喜愛?
A7:這個很難,因為全都喜歡所以才放進去(全場歡笑),所以我寧願交給觀眾去做選擇。我發覺片子做完之後,每次面對觀眾都非常興奮,因為感覺觀眾會看到另外的東西,已經超越了我當初的想法。覺得很重要的就是,這部片有了自己的生命還有跟觀眾的互動。
★★延伸閱讀看更多★★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