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月滿軒尼詩》:淡然下的味道
文∕Ryan(香港影評人)
編劇岸西近年轉戰導筒,零八年拍下的《親密》走偏鋒路線未被公眾認同,新作《月滿軒尼詩》在保持著自己風格之下,將故事搬回觀眾熟悉的灣仔地區拍攝,再配上稍為主流的筆調,在淡然的感覺中帶出人物關係與感覺。
《月》片故事發生於灣仔軒尼詩道至駱克道一帶,以一次相體事件,將四十一歲吊兒郎當的電器店少東阿來(張學友飾)與來自裝修店的愛蓮(湯唯飾)及其家庭牽在一起。愛蓮因喜歡的阿旭(安志傑)犯上傷人罪名等候釋放,對阿來並無興趣。而阿來又碰到當年伴侶敏如(張可頤飾)失婚過後回到香港。阿來的媽媽(鮑起靜飾)因丈夫去世,在家庭上一直做著女強人角色,對自己的姊妹(朱咪咪飾)及幫忙會計工作的青叔(李修賢飾)都只是呼呼喝喝,對來更甚擔心。怎料阿來與愛蓮的交往由敷衍各自家人,卻漸生情愫。
對於追求濃味的愛情而言,觀看《月》片絕對不是所需的那杯茶。因為《月》片提供的,不是童畫式的愛情故事,而是淡淡然從生活中出發的愛情故事。看起來感覺有點像鮑起靜曾演出的《天水圍的日與夜》般淡,什麼也好像沒特別,不過卻已顯示岸西對生活描述的細緻。當中阿來與愛蓮的關係,由零感覺、敷衍家人,到期間如何埋下愛情伏線,將愛情之下曾出現不同的感覺與信任課題都有帶過。在主線之下,青叔、來母等其實也構成了另一線故事。而敏如的角色,其實在一些電影如《孤男寡女》也曾出現,主要作用其實在於後段出現一幕轉捩戲之一。在淡淡的劇本裡,電影裡的對白卻是精警。阿來如何不懂處理自己的事、愛蓮如何對愛情保留、來母如何外露掩飾自己等,在電影早段憑簡單的對白,已刻劃到人物性格來。
演員的選擇和演出,也有著不少驚喜。雖然湯唯與張學友是主線,可是鮑起靜、朱咪咪與李修賢的演出較為出色。當中在過往印象分別演慈母及惡婆的鮑起靜與朱咪咪,互換角色起了化學作用。鮑起靜演活了電器店老闆娘那種盛勢淩人,及死要面子的年邁女性,朱咪咪的慈母雖然沒在聲線佔優,但感覺搭夠。至於演慣老差骨向來硬朗的李修賢,演一個言聽計從的青叔,對位的感覺也是意想不到。至於張學友的演繹,在其他演員有著不同突破之下,雖然同樣出色,但未算十分亮眼。相比之下,安志傑演出的阿旭,效果上則未算理想。而湯唯的愛蓮也許需以粵語演繹兼有點要求關係,湯唯的演出看起略嫌吃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電影部有部份客串角色,令人意想不到。年過四十的昔日港姐張可頤,演出失婚事業女性一角,佔戲不多但風韻猶存。
整體而言,《月滿軒尼詩》雖然不像前作《親密》般偏鋒,但相比起一般觀眾預期的主流仍有一段距離。電影看起來驟似淡而無味,不過其實在淡然的感覺下,載著了兩段關係的不同變化,也載了具化學作用的演員運用。同時也載著具趣味的對白。也許這類材並不討好,不過岸西在發揮上卻較前作較得心應手,效果也更佳。
(本文轉載自「講。鏟。片」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