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174公車劫持事件》Bus 174   

174公車劫持事件》:街頭的隱形悲劇

文∕何天霸(電影部落客)

 

       2000712,巴西正沉浸在情人節的歡愉氣氛中,里約熱內盧街頭發生一名男子持槍搶劫失敗後挾持公車的事件,短時間內,當地警方、特警,還有數不清的媒體、群眾圍聚在案發現場,該名男子從巴士向外射出一槍之後,命令人質用口紅在車窗上寫上鮮紅的大字「六點時我將殺光所有人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這部紀錄片強烈突顯了巴西兩個層面的問題,其一是街頭少年現象,這些問題兒童從小因為家庭問題而流落街頭,他們不敢有夢想,也從未想過「幸福」對他們來說有何意義,生存成了他們最重要的課題。當車潮在紅燈前短暫停留時,他們成群堆成疊羅漢,雙手耍弄著水果轉盤的特技,希望能從那堆陌生冰冷的汽車堆裡得到一點點施捨,快餓扁的肚子讓他們只想著吃飯這件事。當吃不飽飯時,只好去偷去搶,得不到拖捨,就在紅綠燈車陣中搶錢撈外快。漸漸地,他們已經為了生存違背自己的善心與本意,成了社會中的滋擾份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 該事件主角Sandro也是由於在六歲時親眼目睹母親被殺害後,從此流落為街頭少年,而巴西政府處理問題少年時的作法,便是送往「工讀學校」置留,但這地方其實跟監獄沒兩樣,並沒有試著導正這些問題少年,除了挨揍還是挨揍,等到被打得受不了時,他們便逃跑再度回到街頭上,官方也只是在紙上留下個逃脫紀錄便無下文。社會把他們當成消滅不了的蟑螂老鼠,他們也像蟑螂老鼠一樣地生存下去,直到無聲無息地在街頭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 另一個問題是警方的陋病與矛盾,當年在里約熱內盧會當警察的,都是長期失業者,裝備不精良缺乏訓練。當公車挾持事件發生後,無法有效地封鎖現場,讓這起案件充滿了許多不安定因素。特警隊雖然在能力與訓練上均優於一般警員,但高層命令使他們無法針對現場做有利的判斷。Sandro自己也意識到,在這麼多部的攝影機包圍下,警方不可能讓狙擊手殺掉他的畫面出現在電視上,而警方高層也指示要活捉挾持者,這個決定白白錯失掉當時許多有利狙擊的時機。


         電影中有位心理學家相當精闢地分析街頭少年問題,他指出街頭少年似乎無所不在,但卻又是隱形的,他們在社會上隱形了,而這種「隱形」有兩種解釋,一種是他們的存在因為被忽略而隱形,另一種則是因為他們被旁人所唾棄,這種自卑讓他們被孤立了,而將其個人特質完全消毀。在社會旁人的眼中,他們就是那麼地醜陋,這種偏見也使得他們變成了隱形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再回到這起公車事件上,Sandro的情緒會如此地激動並作出一些危害人質的舉動,也是由於因為他過去長時間都處在被忽略的狀態,而在這短暫時間內他從隱形變成了注目焦點,使他產生一種英雄式的錯覺,他寧願繼續錯下去,即使那並非他的本意。

         可笑的是,幾乎所有人都認為Sandro不會殺人,包含他的姨媽、幫助過他的社工,還有警察,甚至連公車上的人質也認為他不會開槍傷害人,Sandro甚至要求他們配合演出尖叫來唬弄外面的人,但當情況漸漸失控時,再善良的人在恐懼和壓力的折磨下,也會不自覺地扣下板機。

         當Sandro出乎警方意料挾持一名人質走下公車時,便突顯了警方準備不足的問題。一名員警趁著Sandro轉頭的空檔,近身接近要擊斃他,但卻誤射到了人質臉上,就是這一槍讓現場整個完全失去控制,Sandro抓著人質倒地後也開了三槍,人質當場死亡。數秒間圍觀的群眾與媒體蜂擁而上,民眾想對Sandro動用私刑來滿足他們的仇視心態,而傻掉的警方原本以為第一槍已擊斃了Sandro,發現他沒死後才利用人海戰術突破包圍的群眾將他運送上警車。諷刺的還在後頭,警方事後報告在運送途中為了讓激動Sandro保持冷靜,「意外」將他悶到窒息而死,而這幾位涉嫌謀殺的員警,事後被大眾陪審團認定無罪。在巴西社會的觀點中,他們甚至認為街頭少年都該被殺光光,所以當警方拿槍掃射睡在教堂前地板上的這些「垃圾」時,世人對此都不聞不問。Sandro的暴力行為絕對是不正當的,但他的下場也反映了巴西社會對街頭少年問題的冷陌,沒有像一般人犯罪後該有的審判,他就這樣默默地消失,再度變成了隱形人。

         本片是《精銳部隊》導演José Padilha的成名處女作,雖然紀錄片的節奏並不像一般電影那麼流暢爽快,但寫實的氣氛更顯得逼真。尤其是當Sandro與警方對峙叫囂時,讓人有種親臨現場的緊張感,時間一分一秒流逝,即使是已能預料到悲劇收場,卻也難以控制激動的情緒。

         紀錄片的價值,在於讓人知道悲劇的事實是多麼地沉重……

 

(本文轉載自「票根的味道」

174公車劫持事件》影片介紹

174公車劫持事件》購票去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f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