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淚之高原》Altiplano   

令人屏息的美麗電影《淚之高原》 

文∕郝譽翔(知名作家)

 

         從第一個畫面在銀幕上出現時,《淚之高原》就展現了懾人心魄的美感。它以一場祕魯安地斯山教堂內的宗教儀式開場,在喃喃地誦經和祝禱歌聲之下,遊行隊伍緩緩前進,襯托著高原上特別晴朗的藍天,和空中吹來的陣陣黃沙,渲染出一股神祕又神聖的古老氛圍,而這一切如詩如畫,瞬間竟令人屏息無言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這是比利時導演彼得布洛森(Peter Brosens)和潔西卡霍普伍德沃斯(Jessica Hope Woodworth)攜手合作的第二部劇情片。在此之前,布洛森曾經拍過許多部與安地斯高原相關的紀錄片,也屢次得到國際大獎。他對於當地傳統社群和現代化困境有深入的第一手研究,便累積成了這部《淚之高原》的基礎,而如此西方外來卻又融入在地的雙重視角,使得《淚之高原》不再只是一部屬於安地斯高原的電影,而呈現出置身於全球化的網絡之下,人類所要共同面臨的環境倫理、道德與責任。電影中的一對比利時夫妻,彷彿就是導演的化身,妻子是戰地攝影師,在伊拉克遭遇暴力事件而始終無法走出陰影,放棄了她的工作;丈夫是醫生,遠赴祕魯偏遠山區的小村落,治療因為礦區汙染而得了怪病的村民,卻始終不被當地人所接受,慘被意外打死。最後,傷心的妻子隻身一人來到了祕魯,追尋丈夫的腳步,卻聽到大地子民的怒吼與哀號,冷冷迴盪在這一大片千瘡百孔的高原之上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人類或文化之間的矛盾、衝突與傷痕,是這部《淚之高原》的核心,然而人性的相通與相憐,才是它所要真正訴求的信仰。它讓我們在這塊古老的大地之上,再度回歸一顆純淨、安靜的心,而重拾早已經被現代資本主義文明所埋葬的、生命的價值與態度。於是在這一則看似簡單的故事之中,導演卻埋下了多重複雜的對比:伊拉克和祕魯、妻子和高原的村落少女,以及無辜的犧牲死亡,而充滿了耐人咀嚼回味的餘地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就如同導演所堅持的:越是複雜的現實,越是要用詩的手法才有可能呈現。也因此全片乾淨俐落,畫面切割毫不囉唆,就連場景也經常是以遠鏡頭拉開,靜靜地俯瞰血色一般的壯闊高原。屢次穿插出現在片中的超現實畫面,更有如一幅幅令人過目難忘的傑出攝影,呈現出大自然的壯麗詭奇與多姿多變。而它恆常無言,它只是以不可思議之磅礴氣勢,向天邊彷彿無限展延的尺度,包容了生命中所有悲悲喜喜的一切。

 

(本同步刊載於2010/05/30 聯合副刊 

《淚之高原》影片介紹

 

台北電影節獨家製作精彩中文預告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f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